当前位置:食学研究 > 媒体报道 > 正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治理“三食”问题

2024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和成果发布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发布了食学自主知识体系两项成果,一是基础理论领域“‘学科八要素’建构”,二是应用领域的“‘三食’问题系统治理”。

建构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食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4月22日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食事,是民生最大的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14亿人民“食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如何满足“食安全、食健康”的美好生活向往,是我们亟待补齐的民生短板。 “‘三食’ 问题系统治理”,是以食学科学体系为理论工具,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食事问题,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先生从“三食”含义、本质、必要性、基础研究、系统治理、整体目标、“三食”与三农、价值等方面出发,介绍了“‘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内涵。

1、含义:“三食”是指食温饱、食安全、食健康。其中,食温饱是粮食数量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一阶段;食安全是食物质量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二阶段;食健康是食方法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三阶段。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食温饱是“三食”的基础,食安全是“三食”的重要内涵,食健康是“三食”的最高诉求。“三食”是人民在食事上的三个需求,也是一个整体需求,缺一则不完整,不完美。

2、本质:“三食”是从需求侧提出的理论。我们不仅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而是要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统筹起来,系统解决。在食事这个领域,供给侧问题的背后是需求侧的问题,7亿吨粮食的背后不仅是14亿人的生存问题,还是14亿人的健康问题。“供给侧”的供给要以满足“需求侧”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3、必要性:在解决了14亿人口“食温饱”问题之后,如何满足人民对“食安全”“食健康”的美好生活向往?如何“既要端牢饭碗,又有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仅仅依靠单一的学科体系是不够的,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范式突破。

4、基础研究:时间维度上,统计了上逮距今约1000万年,下至公元2023年的3043条世界范围的重大食事事件,并将它们细分为食物、食者、食序、食具、食母(食物生态)五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维度上,盘点当代食事问题,从分布、现象、成因和危害四个维度,盘点了当今世界302个食事问题。并从层级、排序、对象、领域、形态、时间、空间、性状、难度、权重10个维度对食事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创建了一套由2个字母和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食事问题编码,让每一个食事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在统计手段上与当代科技接轨。

5、系统治理:“三食”理论主张把需求侧的问题与供给侧的问题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食物生产与食者健康、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食可致疾”与“食可疗疾”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民生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近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起来,系统治理。

6、整体目标:理解大食物观,重点在这个“大”字,要跳出食物看“食事”,要看到食者的健康,要看到食序的久安。系统解决“三食”问题,要确立“既要端牢饭碗、又要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的整体目标。

7、与“三农”的关系:20年前中国学者提出“三农理论”,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三食理论”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三农理论”的接力和补全。二者是在不同阶段针对中国食事问题的应对方案。 “三食理论”针对14亿国人(包括农民)食事的整体需求,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近期和长远需求,人民幸福,国家久安。“三食”理论有助于推动“三农”的“最后一公里”(留不住青年人)问题的彻底解决。农民既是食业者又是食者;农业是食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农村是食物母体的重要构成。

8、“三食”理论的价值: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系统解决好国人的“三食”问题,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有助于践行“大食物观”,有助于落实“健康中国”, 有助于落实“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1、推动“乡村振兴”:系统解决“三食”问题,借助需求侧的力量,有助于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三食”问题直接关系着市民与农民的生活质量,确保食物供应的充足和优质,满足人民基本食物安全需求。解决“三食”问题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从需求侧的角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激发消费端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8.2、践行“大食物观”: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拓展视野,不仅要看到食物问题,还要看到食者健康问题;不仅要看到“食温饱”问题,还要看到“食安全”“食健康”问题;不仅要看到供给侧的问题,更要看到需求侧的问题,要着眼大食业,开展大食政,关注大健康,保障大安全。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做到“食温饱”,保数量,确保端牢饭碗;就是要做到“食安全”,保质量,保多样,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就是要做到“食健康”,普及“肌食耦合”的吃方法,推动大食物问题的系统治理。

8.3、落实“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战略优先发展人民健康。食与健康息息相关。食物可以构成肌体、维持生存、滋养生命。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食可以导致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这是食的两面性。发挥的好是健康的助力,发挥的不好是健康的阻力。“三食”是推进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的重要抓手,“三食”问题的系统治理,可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可以减少家庭医疗费的支出,可以减轻国家的医保负担,可以节省医疗资源的占用。

8.4、落实“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三食”问题的解决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从“食温饱”上升到“食安全”、“食健康”,是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具体体现。“三食”问题系统治理,是引领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基础。

8.5、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解决“三食问题”,即确保人民的食温饱、食安全和食健康,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确保人民充足、安全、健康、可持续的食物供给,以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三食”问题是民生的根本需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三食”问题不能全面系统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就不能实现。

“‘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大食物问题系统治理》(202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食事问题概论》(2021年线装书局出版)《世界食事年表》(2024年线装书局出版)《食事求是》(2021年线装书局出版)《山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等著作和期刊中。

论述“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著作

《大食物问题系统治理》一书立足大食物观,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302个大食物问题,主张构建解决大食物问题的知识体系,覆盖大食物问题的行政体系,治理大食物问题的法律体系、经济体系,应对大食物问题的教育、研究体系,解决大食物问题的数控平台(食联网)。强调从“两侧”系统地解决“三食”问题。

当前位置:食学研究 > 媒体报道 > 正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治理“三食”问题

2024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和成果发布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发布了食学自主知识体系两项成果,一是基础理论领域“‘学科八要素’建构”,二是应用领域的“‘三食’问题系统治理”。

建构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食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4月22日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食事,是民生最大的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14亿人民“食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如何满足“食安全、食健康”的美好生活向往,是我们亟待补齐的民生短板。 “‘三食’ 问题系统治理”,是以食学科学体系为理论工具,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食事问题,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先生从“三食”含义、本质、必要性、基础研究、系统治理、整体目标、“三食”与三农、价值等方面出发,介绍了“‘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内涵。

1、含义:“三食”是指食温饱、食安全、食健康。其中,食温饱是粮食数量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一阶段;食安全是食物质量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二阶段;食健康是食方法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三阶段。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食温饱是“三食”的基础,食安全是“三食”的重要内涵,食健康是“三食”的最高诉求。“三食”是人民在食事上的三个需求,也是一个整体需求,缺一则不完整,不完美。

2、本质:“三食”是从需求侧提出的理论。我们不仅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而是要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统筹起来,系统解决。在食事这个领域,供给侧问题的背后是需求侧的问题,7亿吨粮食的背后不仅是14亿人的生存问题,还是14亿人的健康问题。“供给侧”的供给要以满足“需求侧”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3、必要性:在解决了14亿人口“食温饱”问题之后,如何满足人民对“食安全”“食健康”的美好生活向往?如何“既要端牢饭碗,又有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仅仅依靠单一的学科体系是不够的,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范式突破。

4、基础研究:时间维度上,统计了上逮距今约1000万年,下至公元2023年的3043条世界范围的重大食事事件,并将它们细分为食物、食者、食序、食具、食母(食物生态)五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维度上,盘点当代食事问题,从分布、现象、成因和危害四个维度,盘点了当今世界302个食事问题。并从层级、排序、对象、领域、形态、时间、空间、性状、难度、权重10个维度对食事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创建了一套由2个字母和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食事问题编码,让每一个食事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在统计手段上与当代科技接轨。

5、系统治理:“三食”理论主张把需求侧的问题与供给侧的问题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食物生产与食者健康、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食可致疾”与“食可疗疾”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民生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近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起来,系统治理。

6、整体目标:理解大食物观,重点在这个“大”字,要跳出食物看“食事”,要看到食者的健康,要看到食序的久安。系统解决“三食”问题,要确立“既要端牢饭碗、又要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的整体目标。

7、与“三农”的关系:20年前中国学者提出“三农理论”,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三食理论”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三农理论”的接力和补全。二者是在不同阶段针对中国食事问题的应对方案。 “三食理论”针对14亿国人(包括农民)食事的整体需求,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近期和长远需求,人民幸福,国家久安。“三食”理论有助于推动“三农”的“最后一公里”(留不住青年人)问题的彻底解决。农民既是食业者又是食者;农业是食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农村是食物母体的重要构成。

8、“三食”理论的价值: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系统解决好国人的“三食”问题,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有助于践行“大食物观”,有助于落实“健康中国”, 有助于落实“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1、推动“乡村振兴”:系统解决“三食”问题,借助需求侧的力量,有助于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三食”问题直接关系着市民与农民的生活质量,确保食物供应的充足和优质,满足人民基本食物安全需求。解决“三食”问题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从需求侧的角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激发消费端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8.2、践行“大食物观”: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拓展视野,不仅要看到食物问题,还要看到食者健康问题;不仅要看到“食温饱”问题,还要看到“食安全”“食健康”问题;不仅要看到供给侧的问题,更要看到需求侧的问题,要着眼大食业,开展大食政,关注大健康,保障大安全。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做到“食温饱”,保数量,确保端牢饭碗;就是要做到“食安全”,保质量,保多样,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就是要做到“食健康”,普及“肌食耦合”的吃方法,推动大食物问题的系统治理。

8.3、落实“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战略优先发展人民健康。食与健康息息相关。食物可以构成肌体、维持生存、滋养生命。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食可以导致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这是食的两面性。发挥的好是健康的助力,发挥的不好是健康的阻力。“三食”是推进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的重要抓手,“三食”问题的系统治理,可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可以减少家庭医疗费的支出,可以减轻国家的医保负担,可以节省医疗资源的占用。

8.4、落实“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三食”问题的解决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从“食温饱”上升到“食安全”、“食健康”,是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具体体现。“三食”问题系统治理,是引领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基础。

8.5、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解决“三食问题”,即确保人民的食温饱、食安全和食健康,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确保人民充足、安全、健康、可持续的食物供给,以满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三食”问题是民生的根本需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三食”问题不能全面系统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就不能实现。

“‘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大食物问题系统治理》(202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食事问题概论》(2021年线装书局出版)《世界食事年表》(2024年线装书局出版)《食事求是》(2021年线装书局出版)《山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等著作和期刊中。

论述“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著作

《大食物问题系统治理》一书立足大食物观,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302个大食物问题,主张构建解决大食物问题的知识体系,覆盖大食物问题的行政体系,治理大食物问题的法律体系、经济体系,应对大食物问题的教育、研究体系,解决大食物问题的数控平台(食联网)。强调从“两侧”系统地解决“三食”问题。